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案例与资讯 - 行业资讯

微电影的媒介特质与美学特征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杂志

 

伴随着微博在中国的落地开花,“微”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全新的姿态。微小说、微简历、微公益、微感动,各种艺术形式、生活方、社会活动都在“微”的模式下重新被定义,其中包括了在影视界和广告界引起共同关注的“微电影”。

  2010年,《一触即发》、《老男孩》、《指甲刀人魔》等短片在网络上的火爆,几乎让微电影这个新名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这些制作精良、短小精悍、叙事完整的视频在网上均获得千万级的点击量。2012年,新浪网启动了第二届微视频大赛。在微博、微信等“微文化”盛行的“微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如雨后春笋一般繁荣普及的时代环境下,微电影不断发展壮大。
 


  一、研究背景

  微电影这一概念虽已经广为人知,然而,对于微电影的定义还一直没有定论。有学者撰文说: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 (30 秒~3000 )放映”、“微周期制作(1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的视频短片。网易微电影节对微电影的限定则是:微电影不同于草根拍客作品,它有一定的创作门槛和较高的制作水准,并要求以创意取胜,而且更便于随时下载和观看。


  1.互联网发展背景

  20121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5.13亿,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网络视频的火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

  2.商业发展背景

  社交网站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让商家企业看到了广告传播的巨大空间。相对于在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而言,在互联网上,特别是社交网站上投放广告主要依靠的是网民自发的传播,这种自发传播具有零成本、速度快、影响力大、播出介质灵活等普遍特点。

  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3.0时代已经到来。不同于以产品为核心的1.0时代和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2.0时代,营销3.0时代更加注重人文层面、情感层面的需求满足。这也从侧面解释了微电影诞生的必然性。

 

 3.技术发展背景


  2008年,佳能公司发布了数码单反相机5Dmark25Dmark2问世以前,要制作与之影像质量相当的视频,需要的设备价格是它的5倍以上,在普通DV创作者当中普及是相对困难的。5Dmark2的问世,大大降低了拍摄高品质视频的门槛,缩减了剧组规模和拍摄成本,为微电影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设备基础和技术支持。

  微电影迎着天时地利,从诞生之日仿佛就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它成为广告商、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共同盈利热捧的新兴片种,为更多年轻、新锐的导演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从美学价值来看,在泛娱乐化和全球化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微电影似乎找到了一种商业与艺术、传播与美学彼此博弈的平衡点,来自不同机构和公司的微电影创作者,共同探索着网络影像叙事的多样化、风格化、个性化生存之路。

  二、媒介特质与美学特征

  (一)媒介特质

  1.制作方式企业化

  相对于中国传统电影的制作模式,微电影从投资到制作,更接近于广告。中国的电影投资主要来源于有财力的个人和电影公司,而微电影的投资模式是由企业投资并交给影视公司或者工作室进行制作。比如,著名的“十一度青春系列”微电影由中国电影集团联手优酷网共同出品,科鲁兹“全程支持”;而“四夜奇谭”是三星和新浪微博等多家企业跨行业赞助投资。不同于草根DV创作,微电影具有为企业服务的广告性质,这也决定了微电影较高的制作水准和影像品质。

  2.广告植入常态化

  植入广告是好莱坞商业大片运作的常规模式,但是这样的广告形式往往被运用得过于刻意,往往会使观众产生反感情绪。因为观众付出金钱希望欣赏到一场精彩的电影,自然不会希望自己的观影过程中夹杂着广告。然而微电影作为一种完全免费的影视作品,观众没有过多的消费心理,对于片中的植入广告的容忍程度也就远远高于传统电影。

  传媒的透明与放大让植入广告变得越来越显眼,它本身所穿的一层外衣已经被媒体和消费者无情地扒下,植入广告不得不以另外一种肖像表现。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微电影”。

  微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制作模式,广告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其剧本的创作流程。目前产出的绝大部分微电影都采用目标产品(广告内容)决定剧本的生产模式。剧本的创作在注重创意性、故事性等要素的同时,从根本上围绕着需要宣传的品牌和产品。

  比如,腾讯在2012年推出的《兄弟》,短片讲述了主人公与三个好兄弟共同成长、一起圆梦的励志故事:一群有着共同飞翔梦想的少年成为情同手足的兄弟,迫于生活各奔天涯,但网络沟通让彼此的心离得很近。影片重点突出了“弹指间,兄弟永远肩并肩”的友情,在冰冷的现实生存中,网络让人们保留温情友爱与真诚沟通,这唤起无数网友的深层共鸣。短片适度融入了腾讯公司大部分核心产品,体现人们不同维度的社交需求,实质为一部包裹着剧情外衣的广告作品。这不仅仅是广告植入,而且几乎直接引用了广告片的创作模式,只是,微电影强调用更完整的、更具情感张力的故事满足观众的情感消费需求,代替说教式的、贴标签似的广告口号,以达到产品宣传和品牌推广的作用。

分析可见,微电影实为电影化的广告、广告化的电影,不过,微电影距离传统电影的范畴其实还有很远的距离,而更接近广告作品的范式与内涵。

  3.传播途径网络化

  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在微电影的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视频网站是微电影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载体与制作方。这些网站上传、浏览、分享、下载的自由性,为网络视频、微电影的播出提供了平台。很多视频网站也都开启了投资微电影的计划,如筷子兄弟的《父亲》、跨界导演集合的“幸福59厘米”系列短片,均为优酷出品。

  其次,社交网站是微电影传播的媒介。微电影的播出需要受众本身成为传者,达到“口碑”性质的传播。这种形式改变了信息传递的单向性,这样的传播就产生在社交网站上。2012年,中国微博用户的比例已经接近网民总数的一半,加上开心网、人人网等老牌的社交网络,和具有社区性质的视频网站,构成了庞大的网络社交圈。而微电影就在这样的社交圈中通过转发和分享,以乘数效应实现千万级人次的广泛传播。这种“病毒营销”式的传播,转发数量成几何数增长,同时引发无数话题与反馈,持续为微电影造势。

  并且,由于不需要广告投放费用,微电影的预算主要集中在制作方面,大大削减了成本。同时,网络的包容性远远大于传统媒体,所以制作方可以更多的把精力集中在剧本本身的创作而非审核上。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微电影观影的时间和空间局限,只需要网络和终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轻松、免费地看到最新上映的微电影作品。这也是微电影有别于传统影像产品的一大媒介特质。


  4.传播效果优越性

  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创作模式与营销传播模式,微电影的传播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广告运作方式,它往往不需要昂贵的广告投放和推广费用,而大多利用网民之间的相互传播实现最大范围的覆盖。视频网站、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广告的发展,为微电影广告模式营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具备了比传统电视广告更丰富的内涵表达和更优异的传播效果。

  显然,衡量微电影传播效果的单位不是票房,而是点击量和转发量。因此,微电影作为产品本身并没有盈利模式,而是和广告相似,通过广告效应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加产品的销量来使投资企业获得利润和回报。

  2010年的凯迪拉克制作的微电影《一触即发》的宣传词则是“还没有上‘微博’?没听说过‘微小说’?还没 感受到‘微’时代的魔力?”广受期待的首部“微电影” 巨制《一触即发》向全世界影迷和网友掀开了神秘面纱,以“微电影”的独特身份加入《让子弹飞》、《非诚勿扰 2》等贺岁大片的角逐中。而就是这部微电影成功地推介了凯迪拉克汽车, 影片中,吴彦祖在短短90秒内,在凯迪拉克赛威的帮助下,成功甩开对手,最终与合伙人成功交易。大片虽短,但情节丝丝相扣,人物生动鲜明,让人印象深刻。诸如“跳伞”、“追车”、“爆炸”等多种电影中出现的特技场面,给人震撼的视觉体验。这一部微电影成功地改变了80%的观影者对凯迪拉克品牌的印象,通过紧张的情节、好莱坞一般的制作,表现出凯迪拉克年轻、经济的一面。该片2010  12  27 日正式全国首映开始,凯迪拉克的官方网站浏览次数竟过亿。可见,微电影的广告模式效应不可小觑。

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微电影通过相对完整的情节和叙事,更能够把一个概念深刻地植入到观众的大脑中,相对于传统广告,微电影具有传播效果上的独特优势。

  (二)美学特质

  互联网的传播特质深刻地影响着微电影的故事编排、叙事策略、演员表演等诸多方面。小型屏幕的移动终端、病毒传播的特点和广告效果的规律,决定了微电影碎片化、细节化、节奏化的美学风格和特质。

  1.叙事碎片化

  随着微博的盛行,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的特点展露无遗。在这样的语态背景下,长篇的影片显然不适合于在互联网上传播。只有短小精彩、紧扣主题、创艺超群的影片才能够引发受众的主动转发。所以微电影的叙事特点集中在“微”字上,即碎片化的叙事特点。


  首先,微电影的碎片化体现在其“时间容量”的“短”,一般情况下,主流的微电影最长的即42分钟的《老男孩》,其他影片的时间平均在10分钟以内,典型的如90秒钟的《一触即发》,255秒的《66号公路》,3分钟的大众银行微电影系列《梦骑士》、《母亲的选择》、《马校长的合唱团》,527秒的姜文的《看球记》等等。影片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兼顾吸引观众和广告宣传的两个作用,这就需要选题切入点小、故事简单、巧设悬念、加入幽默元素和渲染情感。

  其次,剪辑方式碎片化,实现影片较强的节奏感。比如,在“四夜奇谭”中的《指甲刀人魔》一片中,导演曾国祥在影片开始阶段做足了悬念的戏码。在开场的一段对话后,周迅饰演的李凯仪对男主人公说出了自己是“指甲刀人魔”后,导演剪辑出一段男主人公被送医院抢救的镜头,手术刀、无影灯和男主角的惊恐表情快速切换,给观众一种指甲刀人魔是杀人犯,男主角深陷危险之中的错觉。另外,由于预算和剧本的限制,大多数微电影都采用实景拍摄,画面精美程度可想而知会打折扣。例如“十一度青春”中《李雷和韩梅梅》一片,有一半的场景发生在小的食杂店里边,正常拍摄和剪辑方式会使画面单调乏味,所以导演就选择了充分调动机位,一段对话运用多个机位拍摄,不重复,加快剪辑率,有意地回避预算所带来的缺陷,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为微电影剪辑的碎片化趋势。

  2.摄影技术简单化

  首先,微电影的摄影器材与传统电影截然不同。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微电影是用传统的135胶片拍摄,而大部分微电影都选择了高性价比的DSLR。低成本的摄影器材大大降低了拍摄微电影的门槛,也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拍摄微电影的预算。例如,《老男孩》、《青春期》等微电影,都是使用佳能的5Dmark2拍摄,经过后期处理过的效果经过视频网站压缩和电脑屏幕播放,已经可以达到向传统胶片胶转数码的效果接近的水平。唯一遗憾的是5dmark2采用的是H.264的压缩格式,与老牌数码摄影机品牌RED公司的产品RED oneR3D格式有很大区别。在后期颜色处理上,时间码记录上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更有大胆的电影人用时下流行的智能手机进行拍摄,同样能够拍出精彩的短片。韩国导演朴赞郁的作品《波澜万丈》就是一部长达30分钟的完全使用Iphone拍摄的电影,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在电影院上映的手机拍摄的电影,在业界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在摄影风格上,微电影摄影师会选择比电影更小景别的构图,这样的方式来源于微电影播出终端的特点,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小屏幕的载体上播出,需要更小的景别来看清演员的表演。但是,由于记录设备的低成本化、高性能化,原来适用于网络视频、网络DV短片的灯光美术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由于画质的精细,DSLR拍摄对于灯光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在许多微电影的制作预算中,灯光的租金甚至要高于摄像机,这也是一种成本的有效利用和转移。

  同时,微电影的拍摄模式更接近于电视剧,由于摄影器材的价格较低,很多对话场景都可以使用双机甚至三机以上进行拍摄。这种拍摄方法可以有效的缩减前期的拍摄时间。

  3.故事的创意性

  微电影在叙事上往往追求话题性与创意性,注重故事的选择方式和组合方式,“想别人所未曾想到,拍别人所未成拍过”的制作模式成为微电影在创作上的一个特点。

  比如,微电影《幸福不苦》讲述了丈夫帮助妻子花花减肥的爱情故事,短短的6分钟让我们一起追忆恋爱时的时光。《天堂午餐》讲述了儿子给去世的妈妈做了一顿其盼望已久的午餐的故事,从一个我们从未留意过的视角去怀念母亲。创意对于微电影的叙事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这个故事创意左右着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点击率。

  4.音乐原创性

  同样,囿于传播媒介的限制,微电影在声音、音效的创作上相对来说比较粗糙。因为最终的播出媒介,最多是家中的台式电脑接出来的双声道立体声印象,很难想象有人为自己的电脑接上5.1系统的环绕立体声。所以,在微电影的拍摄中,首先同期声的收取并不用太复杂的大型设备,一般的挑杆话筒完全可以胜任。在后期的创作中,对于音效的修饰也不用太过精致。反而在原创音乐的创作上比较注重,再以《老男孩》为例,筷子兄弟在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的同时,更留下了一首KTV中脍炙人口的同名歌曲。在推出微电影的同时,与原创歌曲相辅相成,互相构成宣传,二者都得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很多观众因为歌曲对微电影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微电影的“微美学”体现在叙事的碎片化、摄影技术的日常化、故事的创意性和音乐原创性这几个方面。于细节中放大生活,于故事中传达真情,微电影以小见大,以“淡墨”画“浓意”,这是微电影“不微”的美学追求所在。


  三、微电影未来发展趋势

  2010年以来,中国的微电影蓬勃发展,作品数量大幅度上升,同时也有精品出现,并将形成独立的市场和营销模式。微电影的前景值得期待,不仅因为这是一块新大陆,既不与传统电影竞争票房,又不可能像传统广告一样全片登上电视,减少了很多外界压力;更是因为微电影既能给企业创造广告效益,又能使观众获得享受,是一种双赢的产品。未来微电影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创作主体多元化

  2012420日,中国传媒大学名牌学生活动“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作品大赛”正式更名为“首都高校国际微电影大赛暨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并召开了启动仪式。比赛受到教育部、文化部和各大影视集团的支持和重视,这充分体现了微电影在未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微电影由于成本低、需求量大、门槛低,年轻导演因此拥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且这个大门向所有热爱影像的人敞开。另外,优胜劣汰的互联网竞争机制,虽然竞争激烈,但是相对公平,无论是新锐青年还是资深导演,拥有的都是视频网站微博这样相同的传播媒介,在这一创意产业领域中,垄断相对不容易出现。这非常有利于年轻导演的进步和电影事业的发展,微电影成为很多优秀的年轻编剧、导演、演员们起飞的平台。

  在微电影发展繁荣的大环境下,微电影创作主体的构成变得丰富:从专业广告策划、生产机构,到经验丰富的专业影视制作公司,从独立导演到在校学生,只要具有优秀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微电影就能让作者脱颖而出。这些各具优势、个性鲜明的创作主体,将给日益壮大的中国网络影视行业带来了百家争鸣、千姿百态的繁荣图景。

  (二)推动行业结构调整

  不同于传统电视、电影行业,微电影始终以网络作为自己独立的市场依托,无论制作、宣传或是播出、盈利,都与网络密不可分,随着微电影行业的发展壮大,网络影像传播的市场也将日益完善成熟,直接对传统电视、广播市场构成威胁。因为,从宏观角度来看,影像产业的市场份额总额是一定的,微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势必会间接影响到电影与电视的市场份额,因此会推动电视、电影产业的结构调整。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里分一杯羹,传统媒体势必要发挥特色优势,精准定位受众与市场,实现差异化生存,进行有效的节目内容改造与创新。

  微电影影响力延伸至传统媒体将会是今后的一大发展趋势。虽然不可能完整地将某部微电影转移到电视的广告时段播出,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微电影反攻电视的苗头。腾讯的《兄弟》就有电视广告的版本,并且广告最后提示观众去互联网上观赏全片。这似乎已经变成了电视广告为微电影做宣传的一种范式。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2012  尚合传播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59134号-1